學員心得 > 演講筆記

沒有信念支撐的內心注定逐漸被掏空

文 / 台大外文系學生 莊舒閔

我想這所學校的學生現在最需要聽到的不是更多告訴你更多、更好、更遠大的機會在哪裡,不是那些彷彿在說你還做得不夠多、不夠正確、不夠完美的激勵,而是告訴你相信自己有多重要。

去年的畢業季,看著新聞發狂似的報導著黃仁勳蒞臨台大畢典致詞,「AI教父」的成功經歷登上熱搜,群眾著迷的程度彷彿造神,我覺得這世界瘋了。手上拿著自己的外文系學生證,我突然覺得自己好像拿錯了邀請函,進入了一場我沒被邀請的派對。我看了新聞的節錄,一句Run. Don’t walk.充斥各家新聞標題,演說的內容從頭到尾環繞著「如何成功」,我感覺自己好像被搧了一巴掌。我記得我回家跟我媽說,我身邊好多人都好努力了,學校好多人跳下去了,我們最不需要的就是再來一個人告訴我們這樣不夠,你要更努力。

努力並沒有錯,但當根本的價值不能改變,再多的好意和機會都成了變相的心理壓力。當「跨領域」變成一種修課壓力,「學習歷程」變成一種扭曲的追求,實習、履歷、專案競賽變成了我們眼裡帶著恐懼和不安,嘴上卻著魔似的離不開的話題,這些壓力重重壓在理當自由探索未來、思考人生的靈魂身上,我們變得很少有內在的空間去真正檢視自己。

外文系最喜歡修個經原、心理學,修熱門專案課程是為了轉化成履歷上的一行經歷,這些現象從Jen學姊口中說出來我一瞬間失笑,原來這不只是我的同輩所經歷的事,而是一種共同的經驗。

有時候比起武器,我覺得這些閃亮的功績更像是防禦,用來抵擋夜深人靜時那種會忽然吞噬感官的焦慮恐懼,是感覺自己什麼也不剩的時候唯一能緊抓的殘餘的外顯價值。還沒上大學以前我就已經知道文組無用論、知道外文系是很多人考不上管院的備用選擇;上台大之後,社群上對文組貶低的言論從沒少過,彷彿大家都已默認這樣的觀點已成事實;於是當人們開始談「跨領域」,我覺得自己應該去修點「比較有用」的管院的課,或許修個程式,或許雙主修,修什麼好像不是最重要,重要的是畢業證書上要有兩個學位;大二下時我意識到自己可能沒機會去雙輔了,便申請了學程,在面試裡談論我前一天才拼湊出的理想,說我想要為社會做點什麼,但我只是想要在履歷上有點什麼可以寫,不然明年找實習沒有東西端得上檯面;然而在我一面處心積慮地堆積履歷時,AI來了,世界在謠傳文字工作要被取代,我不敢細想。我上網查看學校的各種計畫,除去工程、資訊以外所剩無幾,然後我們選了一個新的理工校長,黃仁勳來台大演講。到了即將要走出校園的大三,我覺得身上的自我價值所剩無幾,自信相比三年前走進校園時更是低得可憐。

到底是哪裡錯了?交換回來面對了心理狀態的劇變,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,生理和心理強烈抗議,告訴我這樣不對,這不是我要的。我發覺自己過去一直在苦苦追趕不屬於我的東西、一個虛幻的目標,卻從來不曾停下腳步認真思考自己想要什麼、適合什麼。外界的聲音震耳欲聾,我退縮了,我否認自己所做的、所喜歡的,一心想把自己打磨成和範本一樣的作品,內在聲音和外在世界的衝突卻越來越大。這些迷惘聽起來那麼不特別,更是已被討論過千百遍的故事,對我來說卻是經過好多年才終於辨識出的問題,而轉眼間三年累積的情緒和記憶已像個巨大腫脹的膿,細細一剖,裡頭的汙穢摻雜著好多憤怒、不甘心、無助和委屈,汨汨流了滿地。

當每一天的存活都耗盡了力氣,內在不斷消耗,外在的世界仍然不停搖旗吶喊,更高、更遠的目標,更多犧牲、更多努力,我很迷惘,我跟不上,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和未來還剩下什麼。我很晚才意識到在埋頭努力之前有些事情是更重要、更根本的,當我們連自己為了什麼而追求、而爭取都不知道,只知道爭第一、爭一個優秀而虛幻的表象,沒有信念支撐的內心注定逐漸被掏空,然後崩塌。臺大的環境是溫柔而殘酷的,這裡有最耀眼的人,也有最黯淡的人,二十幾歲的世界膨脹、躁動,我們都很小心地維持自己的光,然而很可惜的是,在我所見過的人裡,好多人因為太艱難的逆境而黯淡了,我發現到頭來越是拼命想要優秀的人越迷失。

前幾天和田聊天,她說把人生裡所有重要的事情的理解都塞在大學四年裡太難了。情緒、人際、生涯、性,關於這些人生大幸福的教育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經常被忽視,大學以前我們只知道要讀書、要出類拔萃,然後突然就被要求在出社會以前把自己的問題通通搞定。我想到我的迷惘,我想,如果可以我多希望自己可以早一點就領悟到一些事。

上週四我帶著很消極的心態來參加講座,卻獲得了意料之外的收穫。一場關於跨領域的講座,真正觸碰我的卻是在其中展現出的「信念」。Jen的生涯軌跡如許多跨領域的典型都是非傳統、非線性的,即便演講過程從未直述關於信心的建立,背後支撐這樣充滿不確定性的嘗試所需的強大自信和自我價值卻在Jen的分享和態度裡不言而喻。在這個自我價值動盪的年紀,我相信比起方向,有更多人需要的是力量。相信自己的力量是很強大、很厲害的。在學校從來沒有人這樣告訴我們。我終於知道自己曾經看過那些耀眼的人內在蘊含的是什麼魔法,那是堅定信念所帶來的力量,是內心中願意為未來冒一點風險的定錨。Jen的分享不是典型的、讓人聽完只更感渺小的成功敘事,而是賦能他人,讓人能獲得多一點點勇氣去面對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。

我很喜歡Jen說的,跨領域只是一個概念,它的本質其實就是創新和嘗試——超脫功利的視角,不帶目的地嘗試,信任自己所走過的軌跡然後從中創造出新的可能。跨領域可以是很廣大、包容的,也是儘管迷失卻仍願意持續嘗試的我們一直都在做的。相信自己、相信過程,信念會帶一個人走向很多意想不到的獨特的路,這條路通向的或許不是典型的、安全的成功範本,卻會是自己踏實走出來的、誠實無欺的、富有意義的人生。

很久沒有聽到一場讓我事後反思這麼久的演講,謝謝 Jen 的分享 🙂

原文連結

一起踏上國際化的第一步​

無論您是尋求專業技能提升還是全方位的國際化培訓,我們的課程和工作坊滿足多樣化需求。